《非遗美食》:尽展中华饮食文化魅力

 二维码

     饮食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质的文化载体,更作用和影响我们的精神世界。表现饮食文化一直是电视媒体节目的重要内容,当下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为电视节目表现饮食文化提供了充分条件。

        近年来,国内与饮食相关的电视节目有所突破,江西卫视《非遗美食》从一个独到的角度,发掘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魅力。这既是对美食的展现和记录,又是对非遗的发掘和认知。从已经播出的部分来看,这一节目已经显示出独到的特色,也用这种特色吸引了一批观众。

        体现“活”的文化精神气质

        《非遗美食》的切入点十分独到,它以各地饮食文化中非遗的展现为主题,深入发掘饮食文化传承,展现当下饮食生活与中华文化的内在关联,深入体会和理解美食中体现的“活”的文化精神气质,把这种精神气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加以展现,让饮食文化的内在魅力得到更有效传播。“非遗”可被认为是活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各种独特的表现形态传承于社群生活之中的传统。它表现为一种活态传承,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发挥现实作用和影响的文化。它是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连接点,也是历史文化潜移默化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部分。

        各地有许多和饮食相关的非遗项目,已经列入了各级非遗名录。这些项目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活在生活之中的现实传承,但对于“外地人”来说,往往还是停留在纸上的一个名称,或一种抽象符号。如何让它们得到更多传播,让大众通过这种传播,对传承有更多理解和感悟,需要更多努力。

        挖掘美食背后的文脉传承

        在《非遗美食》中,无论是一碗瓦罐鸡汤,还是一只莲花血鸭,或是一碗羊肉泡馍,都不仅仅在引起观众的食欲,诱发观众对美食的渴望,而且还将其蕴含的文脉和意境及历史积淀、制作技艺,特别是传承人的人生经历等充分展开和深入发掘,让观众感受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和文化魅力,从而获得一种内在感悟。人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美食的“热闹”,还能有机会品读美食背后的“门道”。通过节目中非遗传承人的讲述,我们看到了美食的来龙去脉,看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在现实中的传承。如《家有喜事》一集,通过传统婚宴的不同形式来介绍各地不同美食——陕西花馍、修水哨子、剁椒鱼头等独特技艺,以婚宴仪式为引子,让美食在当地文化中独到的价值更充分展开。再如《迁徙》一集,从大迁徙形成的独到美食出发,发掘其独特文化意涵,观照其演变转化过程,使美食记忆能够让观众得到更多理解和更多升华。

        过去,一些美食仅具有自身的地域性价值,然而现今通过电视纪录片的传播得到了充分展现的机会。从非遗入手,就是着眼传承,体会文化。美食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在体会体味中进行传承传播。

        记录非遗形态,创新表现形式

        总体而言,《非遗美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美学价值,其意义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以工匠精神来精细记录所体现的独特观察角度让这部电视片有了坚实的基础,能够从细致的体察中感受感悟鲜活的美食。其次,在非遗美食所蕴藏的人文含义的探究中追索中华美食之魂,让美食及美食背后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都得以充分展现。第三,节目形态和表现方式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尝试探索将记录与讲述有机结合,将知识点和趣味性与记录的严谨和真实有机结合。

        实际上,非遗项目是一个引子,如何利用现代媒介,在大众传播分享之中既展现出非遗项目本身的技艺和成品,又能发掘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令大众感受到精神传承的意义,这些值得文化传播者进一步思考。《非遗美食》突破了一般性美食节目的范式,对其他非遗项目的展示提供了一种可被借鉴的方式。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